- 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11/26投票 與九合一選舉同日
- 18歲公民權修憲案要修什麼?
- 為什麼推動18歲公民權? 各方針對修憲提案的4大討論
- 大選還有這張票! 你支持18歲可以投票與參選嗎?
- 歷時近30年走向公民複決
- 太陽花學運掀熱潮 立委提案18歲公民權修憲
- 青少年模擬投票 公民團體遊行爭18歲投票權
- 近30年紛爭 為何一路困難重重?
- 象徵性大於實質意義?修憲案門檻高
- 回顧憲政史上7次修憲
- 能成為第8次修憲嗎? 高修憲門檻怎麼來
-
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11/26投票 與九合一選舉同日
中選會今年4月15日舉行會議,確定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的投票日期,與九合一選舉同為11月26日。
18歲公民權修憲案要修什麼?
為了降低公民權門檻,此次修憲案直指憲法第130條提及的年滿20歲有選舉權,年滿23歲有被選舉權之規定。
希望透過增訂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條之一,讓年滿18歲者享有依法選舉、罷免、創制、複決、參加公投與被選舉權,同時停止適用憲法第130條。
-
為什麼推動18歲公民權? 各方針對修憲提案的4大討論
公民團體及政黨皆有表態,不過仔細盤點其實可發現,大多都圍繞在人口結構、權利義務、國際潮流、心智年齡的4大討論上。
-
大選還有這張票! 你支持18歲可以投票與參選嗎?
九合一大選進入倒數,候選人加速衝刺,不過年底還有一張選票,要決定「18歲公民權」修憲案複決。你同意年滿18歲可享有投票與被選舉的權利嗎?
中選會今年11月22日表示,此次修憲複決公投的投票權人總數近1924萬人,意味若要修憲通過,公民複決得拿到約962萬張同意票。
歷時近30年走向公民複決
降低公民權年齡的建議早在憲政體制仍設有國民大會時就被提出,歷經近30年的民間倡議及政黨協商破局,今年三讀通過送出立法院,究竟18歲公民權修憲一路以來,經歷了哪些事?
-
國民大會進行第7次修憲複決案。(圖/立法院提供)
-
太陽花學運掀熱潮 立委提案18歲公民權修憲
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後,擴大年輕人參政權的議題再次受到關注。民進黨立委連署提案修憲,應跟上國際腳步將投票年齡降至18歲;國民黨團希望以謹慎心態考量問題。
-
青少年模擬投票 公民團體遊行爭18歲投票權
公民團體聯合舉辦全國青少投票日,模擬2016總統大選,號召15到20歲(出生於1995至2000年)的未來首投族透過選票發聲,爭取18歲投票權。
-
近30年紛爭 為何一路困難重重?
回溯至第一屆國民大會,就有國大代表提出降低投票年齡的建議。2005年多個公民團體開始推動18歲公民權,太陽花學運後再度掀討論,不過因涉及修憲較複雜,加上朝野各有利益盤算,一路上爭議不斷。
-
立法院長游錫堃今年3月25日拍板,18歲公民權修憲案三讀表決,以109票無異議通過,接下草案公告滿半年後,將交由公民複決。
象徵性大於實質意義?修憲案門檻高
修憲主導機關從國民大會轉由立法院,到後來的複決權移交給全國公民。至2005年後,18歲公民權會成為中華民國第8次修憲嗎?如今的高修憲門檻又是怎麼來,是否造成18歲公民權修憲案的象徵性大於實質意義?
-
回顧憲政史上7次修憲
睽違17年,此次為中華民國第8次修憲,但是首次修憲案交由公民複決。前7次修憲案有哪些重點?
-
能成為第8次修憲嗎? 高修憲門檻怎麼來
修憲草案縱使出了立法院,還得面對公民複決的高門檻才能通過,成功機率高嗎?以2020年總統大選來說,總統蔡英文獲得有史以來最高的817萬票連任成功,當時的投票率高達74.9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