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閉半世紀 嘉義製材所修護後對外開放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
嘉義因為阿里山"林業"鐵路的開通,除了嘉義獲得木材支嘟的美譽。嘉義製材所還被號稱是「東洋第一製材所」。在歷經半世紀的封閉與修護之後,製材所正式對外開放,讓一般人都有機會了解阿里山林業的發展歷程。
進入乾燥室的空間之後,就能聞到木材的味道。這個曾經被稱為「東洋第一製材所」的地方,在封印近半個世紀之後,將以文資保存零距離的目標,開始正式對外開放。
==參觀民眾 鄒太太==
覺得有多一個地方
以後可以帶小朋友來
玩一玩 走一走
然後欣賞一下木頭的一些藝術品
然後覺得還蠻有意義的
==[[AND]參觀民眾 羅同學==
我從台北來的
因為我的論文就寫跟這邊有關係
然後因為 就是這邊是第一次
就是對外民眾可以自由進來開放
就是想要來 趕快來蒐集
第一手的內部照片跟資料
==參觀民眾 陳女士==
台中人 對對對 感覺很好
嘉義製材所從1914年完工啟用後,負責處理阿里山林業鐵路載送下來的木材,當時不但擁有全國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,帶動嘉義木業的經濟發展。直到民國54年製材單位陸續裁撤後,嘉義製材所也走入了歷史。
==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長 黃妙修==
嘉義製材所
百年來的神祕的地方
這裡面總共有12棟歷史建築
我們已經修好7棟
後面還會繼續的再整修
即使在這邊 我們林管處的同仁
即使住在周邊的居民
不見得有看過裡面
我們的古蹟修復
歷史建築修復是沒有距離的
是全民參與式的
處長表示,嘉義製材所開放的前半年暫時不會收費,未來也會有不定期的文化藝術課程,讓民眾了解阿里山林業的文化資產。
記者 林緯廷 嘉義報導